7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描写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和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描写语言学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描写研究与民族文字文献语言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延边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62位专家学者参会。
开幕式由延边大学姜美花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董文柱副所长、延边大学社会科学处严秀英处长及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朴银姬院长分别致辞。董文柱同志在致辞中赞扬了延边大学在东北亚语言研究领域的突出地位,并肯定了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描写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学术担当。他指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征程,民族语言研究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凝聚学界合力,注重基础研究,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青年人才,促进学术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话语体系;深化国际学术交流对话,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智慧。
严秀英指出延边大学作为中国朝鲜语规范化工作的核心单位,始终致力于民族语言研究,多年来在朝鲜语规范化、跨境语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维护国家语言安全和边疆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朴银姬院长表示,本次会议是对延边大学语言学科实力的肯定,也是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强化学科交叉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契机。
主旨发言环节中,八位学者从跨语言比较、文献分析到技术应用,多维度展现了描写语言学的前沿成果,体现了理论深度与跨学科创新的有机结合。分会场研讨以多语系、多专题的学术对话为核心,系统考察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结构特征与文献价值,为民族语言的保护与研究提供了多维度的学术支撑。会议设立了语音学、文献语言学、接触语言学、词汇学、词汇语义学和语法学等8个专题分会场,围绕23个少数民族使用的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蒙古语族)、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及孤立语(朝鲜语)展开深入讨论。
会议闭幕式上,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描写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李云兵研究员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本次年会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盛会,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计算语言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了描写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微观语言现象分析与宏观理论构建的有机结合拓展了描写语言学的研究视野,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实现了描写语言学研究价值的多元性,会议展现了描写语言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蓬勃生机。他强调,在数字化时代,民族语言研究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从静态描写向动态监测转变,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交叉转变,从国内研究向国际对话转变。
本次会议在现代语言学前沿理论框架下,深入探讨了21世纪描写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的新发展,聚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及文献语言的科学调查与深度描写研究。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中,民族语言研究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国家语言文化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