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22日,由中国民族史学会与清华大学汉藏佛教研究中心首次联合主办,清华大学汉藏佛教研究中心承办、内蒙古大学民族古典学高等研究院协办的高端学术论坛“元明清时期蒙藏文文献所见民族交流史”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会议由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汉藏佛教中心主任沈卫荣教授主持开幕式。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30余位学者参会。
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赵天晓在致辞中指出,蒙藏文文献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新时代民族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的重点领域,民族古籍文献研究不是简单的文字释读,而是对中华文明基因的深度解码。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入挖掘这些民族古籍文献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统阐释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事实。同时强调,古籍文献研究最忌脱离文本的空谈,须建立在严谨的语文学实证基础上,只有回归文献本身,我们的研究才能立得住、传得开,才能经得起时间。
本次研讨会聚焦蒙古文、藏文文献这两类重要的民族古籍文献,旨在深入探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的建设?;嵋楣采杵咦樽ㄌ饴厶?,与会学者围绕多语种古籍文献与语文学文本分析,结合典籍、图像与实物资料,重点考察元明清时期各民族在宗教信仰、文化互动等维度的深度交融历程,从文献整理、理论建构、方法论创新等层面,充分探讨了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建设的学理基础、实践路径及其当代价值。
闭幕式由协办方代表乌云毕力格教授主持。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彭丰文研究员进行总结发言,指出本次会议突出体现了民族史研究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特点,参会学者综合运用图像,语言,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等多形态的资料,涉及多个学科研究领域,展示了国际视野,以实证研究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