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至20日,中国蒙古语文学会第二期青年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的基础理论研究与语言学前沿”。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故宫博物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40多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蒙古语文学会秘书长布日古德副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董文柱副所长,中国蒙古语文学会会长呼和研究员和吴英喆、马银亮、文英、佈仁毕力格等副会长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现?。?/font>
董文柱副所长代表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对本期青年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本次论坛以“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的基础理论研究与语言学前沿”为主题,聚焦于蒙古语基础理论问题,既体现了新时代哲学社会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也为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语言学的力量。蒙古语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语言,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鲜活载体,其基础理论研究与语言学的探索创新,不仅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环节,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学术实践。针对本次论坛,他谈了三点个人见解。第一,坚持理论引导,探寻基础研究的时代价值。第二,把握学术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第三,厚植家国情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最后,他指出,青年学者是学术创新的生力军,中国蒙古语文学会作为国家民族语言研究的重要平台,始终以培养青年人才、激发学术活力为己任,希望本次论坛成为思想碰撞的平台,成果展示的窗口,期待青年朋友弘扬科学精神,在基础理论研究中深耕细作,在守正创新中勇攀高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 董文柱)
呼和会长表示,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得益于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学会秘书处的勤恳工作,对此表示感谢。中国蒙古语文学会自成立以来坚持学会宗旨,积极组织全国蒙古语文研究工作者开展学术活动,为民族团结,维护北部边疆的安全和稳定作出了贡献。青年学者是学科和学会的未来,希望青年学者们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按照新时代要求组建研究团队,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以敏锐的嗅觉、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追求学科的新发展。吴英喆副会长也表示青年学者应该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论题,关注创新性研究成果,善于利用新方法,提出创新性观点。
本次青年论坛是中国蒙古语文学会第一次为青年学者专门举办的论坛。论坛共收到39篇论文(摘要),从中筛选出30篇较好的学术论文,内容包括认知语义学、文献语言学、翻译研究、语言接触、语义角色、空间范畴、语音实验、语言演变、计量语言学、语法知识库、接口研究、生成语法研究、生成音系学研究等语言学多个领域,进行了大会讨论和分组讨论。
本次论坛还设立了专家讲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黄成龙研究员、李云兵研究员和北京语言大学吴福祥教授以“重叠调查研究方法”“词汇类型的认知与中国的语言研究”“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为题目作了专题讲座。
(论坛现?。?o:p>
中国蒙古语文学会第二期青年论坛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哈斯其木格副研究员主持并作了论坛的学术总结,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阿茹罕代表会务组作了论坛的会务总结。哈斯其木格认为,本次青年论坛所收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蒙古语言文字学科发展新趋向,但青年学者仍有提升空间。首先,新理论方法的引入以及对前沿研究领域的关注。如,生成语法、生成音系学、认知语义学、语义角色、计量语言学等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其次,聚焦于语言学的细节。如,词、词缀、语音的细致分析等。她代表学会秘书处表示,中国蒙古语文学会将继续坚持青年论坛的办会宗旨,严格把控论文质量,严格要求基础理论和写作规范,力争打造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参会人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