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上午, 2025年民族发展论坛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学术报告第四讲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简称“民族所”)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正荣研究员作题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学术报告。民族所副所长丁赛(主持所务工作)主持论坛,民族所副所长董文柱出席,民族所各研究室科研人员参加论坛并积极开展研讨交流。
胡正荣研究员围绕战略和体系两部分内容对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他认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应具备现代化传播能力,中国现代化传播能力的强与弱是衡量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指标。他指出中国故事的实际传播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关于人民的故事、价值观的故事、治理的故事与经济的故事、科技创新的故事的国际传播是未来的着力点。报告第一个部分,胡正荣研究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531讲话、二十大报告、二十届三中全会工作报告对新闻传播工作的部署,从意识形态、国家安全、传播能力等方面剖析了我国国际传播的战略问题,强调一是要构建中国话语的叙事体系,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聚焦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二是要关注国家安全,国际传播就是民心工程,与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直接相关。三是国际传播不但需要体制内的机制,更需要市场化的体制。
报告第二个部分,胡正荣研究员从系统性创新与顶层设计、传播者、传播用户、传播产品、传播平台与业态、传播效力六个方面对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与效力的体系建设的系列问题进行了论述。他强调要做好战略设计与统筹协同、做好传播主体多元化与协同性,用系统思维打造战略传播体系。他提出用户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最宝贵的资源,用户研究与洞察是一切国际传播的出发点,用户认知与行为改变是一切国际传播的落脚点。他还指出目前我国缺少重磅传播产品、围绕IP的生态系统尚不完善、传播故事对价值观的体现不足,同时需要加大国际传播的当代供给、价值供给、共通供给、民间供给,加强国际传播的经济、政治、社会供给,加快建设我们自己的国际传播平台,促进国际传播从粗放化向精准化转变。
最后,丁赛副所长对本次学术报告进行总结,并向胡正荣研究员表示感谢。其他学者也就相关问题与胡正荣研究员进行充分交流。